造谣煽动,蛊惑人心,影响人的判断,但有些事并不是你编出谎话来,别人就会相信,比如说宫内几位公公吵架。
在京师,只要是官面上的人物,宫的消息就能打听到,宫宦官进进出出的”谁没几个相熟的人,何况说的还是司礼监大人物吵架。
李三才听到的是真的,之所以特意传给他,只是为了让他更早知道,让他更加留意而已。
在大明的民间,甚至是官场上,对司礼监这个机构的认识都是天下枢之地,而且地位还要比内阁高,因为这边是真正决断的地方。
想在司礼监当差,书功夫”办差的经验都不能差了,比起内阁那些进士出身的饱学之士,丝毫不逊色。
不光是司礼监”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二十四衙门之,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做个管事,那就要读书认字,和外面官场上没什么区别。
所以宫内也有内书堂,聪慧的小宦官入内学习,然后出来做办事实习的写字宦官,然后再一步步办差。
按照宫的规矩,在内书堂教课教书的先生都是内阁大学士或者是翰林院的学士,这等人本就是儒士,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这个路子。
因为这样,内廷上层的宦官实际上也是士大夫,只不过他们是阉人而已”考虑事情判断是非,思路和外朝的官没什么差别。
有的人熬炼了几十年,从下面一步步办差上来,见惯了风雨世情通透自然就聪明圆滑了,可有的却是读书信书,几丰年下来还是一样的性子。
张诚就是那种世情通透看得明白的这张宏却是个标准的士子”所谓长幼有分,皇长子当为皇储,这个想法他不敢明言,但心里已经有了态度。
如今京师内,甚至整今天下间都为这立储之事沸沸扬扬,奏折奏疏下面各个情报机构的呈报都汇聚到司礼监这边来,若有若无的都是提到,司礼监这里也不能独善其身,少不得有些议论。
最关键的是,万历皇帝态度一直没有明确”他虽然有倾向,却从未在公开场合表明过自己的态度甚至私下里大家也是若有若无的听到传闻。
既然没有明确的表态,那就是说明还有争取的余地,外面的人是这么想”宫内人的判断,那就是可以议论和谈论。
如何吵起来起因和过程大家都能猜到张诚的意思是万岁爷想要如何就如何,张宏的意思是要按照祖宗规矩来办,都没有把话说明,同样的”这话背后的意思大家都明白的很,消息传出去有心人就会想得很多。
外面几乎是一面倒的说立皇长子为储君太子,而在宫,张诚这边也是少数派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倾向于皇长子朱常洛。
不管怎么说,王恭妃是慈圣太后的人内廷这么多衙门,太监大部分都在五十岁上下”掌司也都是四十岁上下”都是因为李太后的恩德才提拔起来的,在万历皇帝没有表态之前,大家自然知道如何表吝。
…………
宋婵婵是个聪明女人,在秦馆做老板娘的时候不过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而已,但归附在王通手下,将秦馆做成一个收集情报的机构之后,谋划计算的能力却是大大的提高。
京师大佬做事有几种,张居正和张四维都是豪门出身,手下黑白使唤人都是无数”呼风唤雨,这个不必说。
自从到了申时行这边,除了王锡爵是江南豪门之外,其余不管是内阁或是六部,大佬们差不多都是书香门第了,书香门第龌龊事也不少,但做事办差能依靠的人也不多,无非是门生故旧,亲朋子弟之类的。
官场上的勾当,自然要找有官身的,这样的人家就很容易盯住了,因为数量本就有限”又都是科举正途上来的人,对有些事根本没有提防,安插个小厮丫鬟的进去,或者从他们府上下人这边弄来消息,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但想要煽动清流,靠着这些门生子弟还是不够的,顾宪成、李三才一干人的串连鼓动才是最为重要,顾宪成已经是吏部尚书杨巍的心腹人,这等事不需要做太多的推动,但能量更大的李三才却未必会太容易动手。
宋婵婵这边做的,就是将各种各样可以鼓动李三才的消息塞给他,让他对形势做出一个宋婵婵这边愿意看到的判断。
想法是最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