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日里,京城里上自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都不断地谈论着两个人的名字。这其中的一个,自然就是陆缜了。
几年前,他就曾在京中闯下过不小的名头,只是后来因为外调任官而渐渐被人们的所遗忘。而今番,他却再度挟着叫人惊讶的大胜而来,光是在与蒙人的交战中居于首功之位,就足以让无数人称道不已了,何况还有在献捷朝会上那种过人的表现?
当陆缜在朝会上的种种超越其自身官职的表现为人所知,甚至被人添油加醋似地一番夸大后,许多人更是将他视作了不畏权贵的真男儿,再联系到他几年前的所作所为,他的风头自然大涨,一时无俩。
而唯一在众人的谈话中被提及的次数能与陆缜相当的,就是这次朝会的另一位主角——都察院右都御史郭夕照了。不过与陆缜深得百姓赞赏的结果不同,他是完全被人奚落嘲笑的对象。
或许百姓们对此只是作为谈资而已,可官场里的那些人却已很肯定地得出了那个结论——郭大人经此之后,就不可能再在朝堂上立足了。
虽然他如今官居二品,虽然他在朝中既有靠山,又有无数的门生下属。但在闹出这么大一个笑柄后,这一切就都帮不了他了。事实上,倘若郭夕照不是御史言官,而只是六部某个郎中或侍郎,情况还没有这么糟。可作为一向把名声作为自己立身之本的言官,在闹出这等事情后,便完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自不待言了。
事实也没有出乎大家的判断,在那日朝会后数天,郭夕照便上了辞官的奏疏。虽然他的奏疏里写的理由是身得恶疾,不堪驱驰,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托词而已,他只是已经没有脸面继续留在朝中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而郭御史的离开,又让陆缜的名头更响。他一个从大同远来的六品知州,居然就生生地将一个朝廷高官给逼得辞官离去,由此便可看出其战斗力有多么的强大了。
当然,除了赞叹之外,也有不少人是把陆缜视作了仇敌。只可惜在如今他还有击败蒙人大军功臣这道光环的笼罩下,他们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忍着。
不过,也不是说他们就没有任何反击的手段了,至少在之后朝廷对边军以及陆缜等人论功行赏一事上,他们是几番作梗,从而把这事儿是一拖再拖,足过了半个多月,事情都未能定下来。
于是,时间流逝,很快就已来到了二月底,这北京城也已送走了寒冷的冬季,迎来了万物生发的早春时节。
对于朝廷缓慢的结论过程,陆缜是早有所预料了。所以身在京城的他倒也显得很是坦然,并不急着赶回蔚州去。反正这里无论吃穿用度都比身处边镇的蔚州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都不用自己花钱,全由馆驿里免费提供,所以这日子过得着实舒坦。
平日里,除了去胡濙和于谦府上进行拜访之外,陆缜就是在四处闲逛,领略着北京城周围春日的大好风光。而他的这些行径,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了不少人的耳中,让朝廷里的许多人都知道了这是个宠辱不惊的沉稳之人。
很快地,这一说法连一直在家中养病的胡濙都听说了,所以在这天和陆缜说话时,这位老人便忍不住赞许似道:“真是看不出哪,善思你虽然远未到而立之年,但论心性却早已老成了。”
“先生谬赞了,我也不过是因为知道会有这么个结果,所以才能放开胸怀,不去多作烦恼。”陆缜谦虚地笑了一下道:“如今朝中局势如此,我又几番得罪了王振,他自然是要在这些事上为难我一番的。但是,这功劳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天下人的眼睛也都看着呢,所以他即便再不情愿,最终也只能照章办事。”
“不错,你把事情看得很是透彻。”胡濙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那你觉着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这个嘛……”陆缜本来是想说对方为的就是刁难自己,但看了胡濙一眼后,却不那么肯定了,只得老老实实地说道:“学生就有些猜不透了。”
“因为他还在想着如何安顿你这个首功之臣。而今日,说不定就是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了。”胡濙说着,低低地咳嗽了一声,不过眼中却是一切都已了然的睿智之色。
“这……先生这话倒叫学生有些不得要领了。”陆缜不解地轻轻皱眉,随后便直接说了这么一句。
“你不在朝中,所以许多事情是不得而知的。其实就是老夫,因为最近总是闭门在家,所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