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在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里,做为臣子的众星宿里,只有两颗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是几乎肉身成圣,创了心学一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无数,并因此影响了中华几百年历史的王阳明。而另一颗,就是眼前的这位于谦于节庵了!
陆缜在穿越来到大明后,也曾遇到过不少历史留名的大人物,可无论是胡濙还是杨溥,又或是张辅、王振,即便是对着当今天子时,他都没有如今日般的激动和紧张。
一切只因为他所面对的乃是于谦,一个光耀后世的名字,一个似乎毫无缺点的忠直能臣!
心里满是尊敬,陆缜的动作也就跟着小心了起来,赶紧快步上前,在来到于谦面前时,更是深深地躬身施礼下去:“后学末进陆缜见过于大人。”行礼的同时,他还偷眼打量了这个如雷贯耳的民族英雄的模样。
一张略长的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再配上适当的鼻子和微微抿起的嘴巴,就给人一种中正平和,却又不失威仪的感觉。唯一的缺陷,就是这张脸稍微显得瘦削和憔悴了些。
不过这却更让陆缜感到尊敬了。因为这正说明了于谦确实是打心里在哀悼父亲之死,而不光只是做个样子而已。
一双手有力地搭在了陆缜的手上,然后一个温和却有力的声音也随之响了起来:“善思你不必多礼。如今我与你一般,早不是什么朝廷官员了。”
想不到对方居然还知道自己的表字,这让陆缜的身子又是一震,然后才依言直起了腰来:“既如此,那在下便称您一声伯父吧。还望伯父节哀!”说着,再次抱拳行了一礼。
这一回,于谦没有再谦让,只是也跟着回了半礼,这才引了陆缜走进依然张挂着素色帐幔和挽联的正堂,将他让到了香案跟前。
因为如今已是盛夏时节,为防尸体出什么问题,所以早在于谦到来后不久,就已将于彦昭的灵柩入土安葬了。此时府上所供奉的,不过是于彦昭的一块牌位而已。
陆缜也不推辞,照足了规矩恭恭敬敬地取过香,点燃之后跪在灵位之前磕了三个头,这才将香插进了香炉之中。
见到陆缜居然如此郑重,甚至还跟自己父亲的灵位磕头,于谦也不觉有些动容,待其起身时,更是亲自上前扶了一把,并将陆缜请到了一边的偏堂亲自接待。
两人落座之后,便有一名老仆送来了两碗清水,看来于谦是来真的了,守孝期间是谨守古礼来的,连茶都不喝一口了。
陆缜在喝了口水略润了润喉咙后,才追思感叹地道:“想不到于老太爷居然就这么去了。想起当日之情,在下依然满是敬佩哪。面对倭寇,老太爷虽然年迈,却依然无半点惧色,实在是我等年轻人之楷模。只是惭愧,我等却未能保护好他,以至……”
“此事不必再提。先父曾让人给我送信,写明了一切。善思你当日为保先父,为保杭州百姓已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一切,要谈惭愧,也该是这杭州城里的官员们感到惭愧才是。”于谦忙摆手道。
稍一顿后,他又继续道:“对了,听说就是因为此事,便有人告你和倭寇有关联,所以便罢了你的官职?”
“朝中有宵小当道,我之前又曾坏了他们的好事,所以便让他们寻到了一个由头。”陆缜笑着摇头:“不过这也不错,毕竟穷则独善吾身嘛。”
“你能有此胸怀,倒是难得。”于谦赞了一声。
而后两人又围绕着于彦昭说了一堆闲话,就在陆缜有些不知该怎么把话题引到自己想要的主题上时,于谦突然把手中碗一搁,一双眼睛落在了他的面上:“善思,你今日前来不光是为了吊唁先父吧?”
虽然只是很随意的一眼扫来,却让陆缜的心陡然就是一紧,产生了一种被人彻底看透了的感觉来。而面对着于谦平和的询问,他竟无法说谎推脱,在愣了一下后,终于点头:“于伯父所言甚是,在下此来确实还受了旁人之托。”
面对一个睿智到能直透人心的人时,最好的办法还是实话实说。
@@@@@
有明一代位在前列的名臣于谦终于出场,说实在的,路人写他还是颇有压力的,虽然之前写过的张居正论功劳名望什么的不比他差,但我心里对这位救国于危亡的于大人还是有着深深的敬意,奈何笔力有限,也只能写成这样了。唯希望将来关于他的故事情节能更精彩些,对他的刻画能更深刻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