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让第二师就地驻扎?
沈阳城内,已经有第四师,而屏城、柳河两县,却是新征之地,第二师驻扎在此,又能北控通辽府、卫泉县……
李自成立即给李信传讯,同意了李信的请求,让他带着哲哲,赶回沈阳,不过第二师的将士在当地也是闲着,最好帮着当地的官府修筑城墙,能修一点是一点。
科尔沁人喜欢生活在帐篷中,他们不需要城墙,但华夏需要,立城、修路,然后以城墙为中心、道路为依托,让牧民们尽快走上畜牧、定居的道路。
屏城、柳河两县,是通辽府与沈阳府之间最重要的节点,加上沿途的村落,沈阳城的辐射力,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张到科尔沁草原。
等到第二路桥公司来到沈阳后,要修筑的第一条大道,便是沈阳至通辽的大道,先控制兴安都督府,尽快将牧民归化为汉人。
李自成独自靠在椅子上闭目沉思,北征快要结束了,华夏不但灭了满清,还在北京的东北方向收复了大量的土地,但要控制这些土地,将它们纳入汉地,却是比征服要难得多。
驻扎军队、修建城墙、修筑道路、迁入汉人、归化异族、推广农耕……
哪一项似乎都是刻不容缓,银子还在其次,关键是时间!
以修筑道路为例,东北暂时无法全面发展,只能打造以“沈阳”为中心的汉化区。
与此相配套,以沈阳为中心的大道,也是急需的,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沈阳经广宁县、锦州府、宁远府、山海关,至北京的京沈大道,这条大道,早已自南向北开始修筑,北京至山海关段已经完成,山海关至宁远府,年底冰雪天气来临之前,或许可以完工,开春之后,只剩下宁远、锦州、广宁至沈阳这一段。
京沈大道,既是朝廷控制东北的大道,也是关内关外联络的商道,简直刻不容缓,现在的辽宁省,又是不差钱,连梁文成都管不着。
京沈大道完工后,便要修筑沈阳至通辽之间的沈通大道,然后是沈阳经铁岭、四平至长春的沈长大道。
沈通大道是控制通辽,乃至整个兴安都督府的大道,而沈长大道则是新的征服大道,今后拓北团打到什么地方,大道就会修筑到什么地方。
要发展整个辽宁省,至少还要修筑沈阳经辽阳、海州、盖州、复州至金州的沈金大道,最好能延伸至旅顺城,与北海舰队的基地无缝对接;还有一条,沈阳经威宁府至九连府的沈九大道,一直延伸至鸭绿江口。
不过,为了营造沈阳这个中心城市,尽快控制整个东北,沈金大道与沈九大道,只能向后排了……
边墙之外的营州府,也是东北一个重点发展的城市,是与北面府县牧民的一个贸易中心,不过,只要穿越边墙,便可与京沈大道连接,里程不会太长,算不上大道,暂时不在考虑之中。
辽宁省以北的安东都督府,整个地域近似长方形,呈西北-东南走向,除了一条南北贯通的大道,至少还要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大道,一直延伸至大海,全省才能通畅起来,也会将北方的异族,完全阻挡在安东都督府以北,等着拓北团去收拾……
李自成的眉头,一直是紧锁的,要修筑这些大道,除了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
普通的百姓需要农耕、放牧,还要协助当地的官府立城,北方严寒之地,本就地广人稀,哪有多少剩余的劳动力?
让梁文成向关外移民一万,不知道进行得怎么样了,这些人便是来到关外,暂时也无法协助修筑大道,关外的大片土地,需要这些精通农耕之术的汉人去开垦……
李自成凝眉思索片刻,忽地想到山海关。
山海关还驻扎着五千士兵,现在山海关的北面,全部是汉地,驻扎着第三营的十万将士,还有三支草原骑兵和拓北团,山海关做为军事要塞,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五千士兵,岂不是白白消耗军饷?
这五千将士,原本就是辽宁省的百姓,比关内的百姓更适应严寒天气,留驻山海关,实在是一种浪费。
李自成打定主意,将这五千将士,迁移至安东都督府的某一个府,优惠条件与移民松原府的百姓一样:每人发一个鞑子女人、三头牛、三十只羊,官府会适当资助一些农具和种子。
兴安都督府的东南,虽然有预设的两府,不过拓北团尚未开始行动,暂时还不在第五师的控制之下。
这五千将士,恰好帮着修筑道路,时间暂定为一年,一年之后,京沈大道应该能全面贯通吧?如果天气允许,或许沈通大道都修筑好了……
将士们反正领着粮饷,并不需要朝廷的额外支出,只要瞒过梁文成……至于留给他们的鞑子女人,继续在沈阳周边放牧,有牛羊在,她们不会饿死!
李自成思索片刻,便给山海关守将陈永福传令,让他将关城交给文官,亲自带着五千士兵,协助第二路桥公司修筑京沈大道,立即动身,军人身份不变,日常待遇不变!